14 嗎哪《摩西》邁爾

➤ 目錄
    
邁爾聖經人物傳

嗎哪

「露水上升之後,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。以色列人看見,不知道是什麼,就彼此對問說:這是什麼呢?摩西對他們說:這就是那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。」(出十六14~16)

  我們也許在以琳安營,享受長期安適快活的日子,卻不能永久居住在那兒。因為安逸的環境,要比荒瘠的曠野更滿佈試探,使人更難儆醒戒備、束腰武裝、持守敬虔忠誠的信心。偉人很少是在養尊處優的舒泰環境下登峰造極、立下豐功偉業的。為此之故,雲柱雖在以琳上空久駐,等以色列百姓休養生息,體力恢復之後,雲柱即又升起,朝浩瀚的曠野啟行。以色列民只好收起帳棚,緊緊跟隨。聖經說:「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,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,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,汛的曠野。」(十六1)

  別了,七十棵棕樹,十二處清泉!別了,炙熱沙漠烈日中短暫而沁人心脾的蔭涼!造良辰美景的神,只要願意,必能為他們再預備更多的以琳。他不是與以琳同拋留在後頭,而是與其百姓常相伴隨。

  不管神將我們擺在沙漠或綠洲,他都會負責從他豐富的資源捕足外界環境所欠缺的。沒有以琳怎麼辦?神的身影就是我們在炙熱中的庇蔭。

  神在凡事上有他的美意。雖然他能供應人的一切需要,但他知道有些功課不是在以琳能習得的。惟有在危急存亡之際,雛鳥離巢逃生,老鷹才會展翅托住它們。同樣的,人惟有在憂息困苦之中,才更體會天父的慈愛,更認識神的權能。因此,揮別以琳不必遺憾,前面就是西乃山和迦南。

一、以色列人發怨言

  壓在摩西肩頭的重任與日俱增,然而他還得面對以色列百姓絮叨不停的怨言。這些牢騷卻更驅使他倚靠耶和華,向這位大能的幫助者傾心吐意。以色列人的幼稚急躁更對比出神僕的溫柔謙卑及堅強的信心。而這些美德正是神賜下救恩福分的導管。

  發怨言的民族迄今仍未絕跡。在教堂高唱讚美詩的嘴唇,也常是發怨言的出口。多少時候,怨言是和口中所嚼的食物混合才雜的,只因我們不滿意它的品質及烹調方式。天氣也常是人們抱怨的對象。對日常的職責、交接的人事物有所不滿,也使人牢騷滿腹。

  愛抱怨的人是健忘的。以色列人出埃及才只有一個月,在這段期間他們見證了神成就多少奇妙的作為。然而到了第二個月的十五日,「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、亞倫發怨言,說,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,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,吃得飽足。你們將我們領出來,到這曠野,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。」(十六2~3)

  他們記得埃及的肉體享受,卻忘了被埃及工頭奴役欺壓的痛苦折磨。他們也忘了神在逾越節賜下的救恩、過紅海走乾地所唱的得勝凱歌。

  一旦心生抱怨的意念,讓我們立刻回顧過去,數算神的恩典。神已替我們解決了九次困難,難道第十次他會見死不救?他既救我們的靈魂脫離陰間,難道他就不顧念我們身體的需要嗎?當詩人發怨言時,他的心情就煩躁不安,沉悶發昏。這時他就追想古時之日,上古之年,想起他夜間的歌曲,捫心自問:「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麼?」立時,他轉念思想過去的歲月,並且開始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。「我要題說那和華所行的,我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。」數算神往昔的恩惠,他的心立刻受到激勵而重新振奮。

  愛抱怨的人是短視的。他們看不見在所有事情的背後隱藏著神的同在。摩西提醒他們,卻招致群眾更猛烈的抨擊。他們認為摩西是洩憤的對象,但神的忠僕卻警告他們:被侮慢的是耶和華而不是他:「你們向耶和華發的怨言,他都聽見了。我們算什麼?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,乃是向耶和華發的。」(8節)

  這段話值得我們深思。神的眷顧是無微不至的,甚至連我們的頭髮都被他數過。神掌管萬事。一切臨到我們的遭遇,都是他所容許的。因此當我們口出惡言,不滿埋怨時,其實是對神的安排、計劃表示不服氣。但願我們能謹慎言語,存感恩的心領受神的旨意,心悅誠服於它智慧的安排,相信他所選擇的都是對我們最好。

  愛抱怨的人是小信的。其實以色列人並未經歷真正的匱乏,他們只是為未來可能臨到的匱乏憂慮。眼見食糧日益減少,曠野又是不毛之地。再過不久,存糧即將告罄。所以他們紛紛向摩西投訴。神往往耽延對人的幫助,故意姍姍來遲,使我們瀕臨黔驢技窮,靠自己、求別人都落空的地步。但是在這種時候,我們也往往最容易忽略神所教導的功課。我們只顧為自己的遭遇悲嘆,殊不知這正顯示我們的多憂多疑,信心軟弱,常假想事態會演變成多麼嚴重可怕。

  神的兒女往往是為所憂心的事感到絕望,終日為明天可能發生的事擔憂;為將來可能有的匱乏惶惶不安,忘卻了神的信實應許。你為何發怨言?那是因為你懷疑。你為何懷疑?那是因為你在考慮未來時沒有考慮到神。當你將眼目定睛在神 ── 他的慈愛、智慧、豐富 ── 你的信心就會堅強起來,覺悟:神既不愛惜他的獨生子,讓它為世人捨命,他豈不將萬物都白白賜給我們嗎?

  且看恩主的榜樣與人是何等不同。他被帶到曠野,四十晝夜不飲不食,卻不曾發一句怨言!雖然在他飢腸轆轆時,魔鬼試探他離棄神,他卻堅定地說,人活著不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中所出一切的話。耶穌在世從不質疑天父的行事原則。他知道如何處飽足或飢餓,處豐富和匱乏。他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而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

二、野地的天糧

  在此我們用不著贅述嗎哪的故事。它實在是主耶穌 ── 生命的糧 ── 的預表。從這件事值得我們記取的教訓是:

  要向上仰望。「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。」對於信徒而言,他們比世人多了一個資源,就是從天上來的。神的兒女啊,要向上仰望,向天父祈求,他要賜下你所需的幫助。

  每日清晨享用天糧。「他們每日早晨,按著各人的飯量收取,日頭一發熱,就消化了。」清晨是享受天糧 ── 與神靈交,思想神的話 ── 最佳的時刻。一旦錯失良機,各樣的雜務俗念就會侵擾破壞你的心緒,而阻斷了天糧的供應」。我們也不可能一曝十寒,飽食一天即間斷數日。每一天都要來到神面前領受恩惠和安慰。那是我們日用的飲食。

  主的道是得力蒙福的秘訣。靜思研讀主的話,反覆思想,沉浸在主的勸勉裡;在俗務侵擾我們之前先親近主 ── 你會發現效果的神奇!

  主在約翰福音裡提醒我們:「那從天上來的糧,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。」(約六32)摩西雖然不能賜下主所說的天糧,卻每日分賜百姓另一種糧 ── 馬哪。這位忠心的僕人每日支取神的恩惠,餵養百姓。

  今天世上亦不乏這樣的善心人士,憑著信,為孤寡謀取每日的糧食。神厚賜他們,以便他們能供給別人的需要。但不管人的善舉懿行多麼可欽可佩,比起四十寒暑,毫無間斷仰望神行奇蹟,日日以遍野的嗎哪供應百萬人之需要的那分信心,又實在太微不足道了。

  讀這段記載,沒有人不被摩西的忠心、順服、堅忍的意志感動。也因為如此,他能與神同行同工,雖遇艱難困苦仍甘之如飴,因為這些困境正可以彰顯神的豐富資源。這樣親近神的人,不在乎別人的掌聲或抱怨,批評或讚美,因為在與神甜蜜的交誼中,他已獲得最完全的喜樂,最深的滿足。

  讓我們在舉步邁向不可知的未來,也能不斷在主裡誇勝。不戀棧以琳的舒暢、埃及的肉鍋,而能在主的學校裡勤學功課,信靠那永不失信的神,並因著信與順服,讓別人也分享神所賜的豐盛恩典,使前來叩門的朋友不空手而返(路十一5~9)。

邁爾聖經人物傳-摩西:14 嗎哪

➤ 目錄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