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美人

➤ 目錄
    
天南地北有基督

月下美人

  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望月懷人是中國詩詞傳唱千年的主題之一,月光的皎潔可以明志,月色的迷朦訴說悵惘,這樣的情感和意境描寫,可以追溯到《詩經‧陳風》的《月出》。但前幾天在網絡上看到《詩經》的《月出》,一開頭是「寂寂曇花半夜開,月下美人婀娜來。」中間還有「曇花一現可傾城,美人一顧可傾國。」,我可真是驚呆了。網絡以訛傳訛的速度就在一指之間,感嘆之餘,倒使我回想起小時候半夜坐等曇花開的兒時記憶。

  從公元前的《詩經‧陳風‧月出》為開端,托月寄情或藉月抒情,無論是李白的花間邀月獨酌、杜甫的月是故鄉明或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,都接續撥動了千萬人的幽情與念想。迷茫的意境,悵然的情景,都是歌月懷人的基調,《詩經‧陳風‧月出》僅四十八個字,與月下曇花、美人傾城,還真沒有關係,這也不是先秦時代詩經的語言。

    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糾兮,勞心悄兮。
    月出皓兮,佼人懰兮。舒憂受兮,勞心慅兮。
    月出照兮,佼人燎兮。舒夭紹兮,勞心慘兮。

  《詩經‧陳風‧月出》全詩有三段,每段是四句。第一句以明月清景說出人對景生情,生髮出許多美好的聯想,帶出第二句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女子的美;第三句抒寫女子綽約的身姿,月光下美人舉止雍容怡然;最後一句則是詩人因心生愛慕而致心神不寧,無限的愁煩憂悶越夜越深長。

  《月出》的意境是迷離的,情調是惆悵的,無邊的月色中,美人是現實或是虛想,這是各人領會的「詩意」,但無盡的愁思卻是肯定有的。既是從《月出》起興的聯想,那麼從月下美人聯想到有月下美人之稱的曇花,似乎就不足為奇了。

  雖說美人如花隔雲端,朦朧的月光中,我對曇花的記憶卻很清晰分明,分明到我的色譜中除了象牙白、百合白,還有一種白色叫做曇花白。月下美人曇花,從花開到花落不足一個夜晚的時間,所以小時候對月夜等曇花開是家中的一件盛事。

  其實小孩子是沒有什麼耐性的,黑漆漆的院子裡等待曇花一現真是非常無聊,還好爸媽會搬了小茶几、小板凳,準備一些小零嘴和水果,加上一台小收音機,就這樣等著花開。記得那時候問得最多的就是:什麼時候開呀?曇花為什麼還不開呀?等到睡意來襲,快要撐不住了,曇花開了。一朵朵巴掌大的曇花在無聲的夜裡競相展開,那種可以觀看出的綻放速度,雖緩猶快,這種經歷真是太獨特了,現在想想,這就叫驚艷吧!

  月很美,人很美,月下美人也很美。在曇花一現的那一刻,老爸就拿出相機補捉這些短暫的美好時光,記錄這稍縱即逝的靜好美人。一張張黑白照片中,曇花那碩大的白,只一夜的美麗,份外耀眼,那股濃郁卻清雅的香氣,今天似乎都還在身邊。曇花隨著冉冉升起的皎月而來,在夜裡來,也在夜裡去。我等不及她完全的綻放,就在繚繞的花香味中,月朦朧、睡意也朦朧的跟她道晚安了。短短幾個小時,我只看到她的花開,卻一直沒有看過她的花謝;這也挺好的,只記得曇花的月夜之美,卻不識她的枯萎凋殘。只是第二天早晨,必定有一碗冰糖燉曇花,那味道提醒我,月下美人昨晚的確來過。

  我和李白看的是同一個月亮,卻是不一樣的月光。《詩經》的《月出》,有景、有人、有情;我的《月出》是幼時家裡的小院,小院裡一起等著曇花盛開的家人。同樣的,聖經的話因領會、感受不同,每個人也會讀出各自的味道,但千萬別把主沒說過的話,串在主的話裡面變成主的話。我們說要說得準確,聽也要聽得精準。

月下美人/天南地北有基督 (Hui Fen 原創)

➤ 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