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大國,若烹小鮮

➤ 目錄
    
天南地北有基督

治大國,若烹小鮮

  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是老子很有名的一句話,語出老子道德經的第六十章,講的是治國者應有的智慧,放到現在的企業職場就是領導的藝術;換個角度看,做為教會的治理或教會生活中的服事也很有啟發。只是老子有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思想理念,而現代人對國學接觸得少,加上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這句話自古的學術爭議就多,所以光從字面看,會出現幾許解釋不同且近乎相反的情況。你認為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是什麼意思呢﹖ 為什麼這句話可以應用在事奉主、服事人的這一面呢﹖

  首先,崇尚無為而治的老子,可真不是什麼事都不做的信奉者,他的主張是以「無為」而「為」,所以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不是說治國大事像做菜小事一樣簡單,無為就可以了;也不是說治理國家就像現在的米其林或分子料理,工序繁複到細緻苛求。但是,你若不懂得掌握烹好「小鮮」的訣竅,你就沒辦法把國家治理好。所以,要命的關鍵來了,何謂「小鮮」呢?「小鮮」可不是指小菜一碟,「小鮮」是指小魚說的。好了,現在有畫面感了嗎?怎樣可以燒出一道滋味鮮美的小魚來呢?

  或許你會說,燒個魚還不簡單,不論是乾煎、紅燒或煮湯,燒魚最要掌握的不外是火候和佐料。確是如此,火候與佐料既不能太過也不能太少,太生太老太鹹太淡都不成佳餚;但這是一般燒出好菜的基本通則,為什麼老子要特別以燒小魚來說治大國呢?那就要從小魚本身的特質和老子的觀點來細看了。燒過魚的人都知道,魚,特別是小魚,肉非常細嫩,放在鍋裡是禁不起多翻幾次的,一翻不好魚肉就散掉了。所以,想把小魚燒好,就得「無為」,別胡亂去攪動它。因為烹魚煩則碎,治民煩則散,知烹魚則知治民。老子心之所向的治國之道非常明確,就是治理一個大國不宜翻來覆去,不要動輒擾民,更不要瞎折騰。

  治大國者都得若烹小鮮了,服事人又何嘗不是,其中「度」的拿捏掌握至關重要。「烹小鮮」的度是依據小魚的身量和特性,不是隨著掌勺者的喜好或偏執;是客觀的,不是主觀的。事奉神、服事人不是憑著外面個人的經驗、熱心與方法,而是有裡面的感覺,是由聖靈來帶領的,是有從主那裡所領受的負擔來的。「烹小鮮」需要恰到好處的耐心,服事人也是的,還需要對心上的人有在基督裡的愛與關心,且是細膩但不粗暴的愛與關心,否則會「煩則傷人,撓則魚爛矣」。所以,不是人有沒有來聚會的問題,而是人有沒有得著主的問題;不是我傳了多少福音的問題,而是我有沒有陪同人的問題。

  神看重我們所是的過於我們所作的。一切事奉神的事,都該是從靈裡出來的。十字架要對付的,就是我們天然的生命,就是我們天然的思想和情感。再不要任憑己意去服事人了,生命的事是不可撓、不可煩的。

  時候將到,如今就是了。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,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。神是靈,所以拜他的,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。(約翰福音四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)

 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,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。(羅馬書八章六節)

治大國,若烹小鮮/天南地北有基督 (Hui Fen 原創)

➤ 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