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生命的餘輝《彼得》邁爾
➤ 目錄
邁爾聖經人物傳
生命的餘輝
經節:彼得後書一15
使徒彼得在他的書信中寫下了一些他所特別關心的思想,這些思想應與他的回憶聯結起來,所以我們必須再用一點工夫來研究;這些思想可列舉如下:
—、在試煉中的安慰
主曾特別託付他,去堅固他的眾弟兄,而他們正在經歷的景況,也確實需要特別的安慰和力量。他們為基督的名受辱罵。他們因作基督徒而受苦。他們的敵人稱他們為作惡的,惡意詆毀他們的生活方式。他們的信心、忍耐、和節操所遭受的試驗如同「火煉」(彼前四12)。他們好像被火焚燒一樣。他們實在是蒙召來與基督一同受苦的,他們的道路如同主從前所走過的,要經過客西馬尼圍來到各各地。在驕傲的異教審判官面前受審、喪失財產、遭受苦刑、家人分散、受毒打、被長期監禁、在斗技場上受死、或被火燒死一一一這一切就是他們的經歷。有人指出,彼得所用「作惡者」這個名詞,在希臘文要就等於塔西圖(Tacitus)用以處罰基督徒的那個罪名。
在這樣的環境中,還有什麼會比使徒的一再叫他們想起救主的榜樣和堅貞,更能給他們鼓勵呢?他已經為他們受過苦,給他們留下榜樣,叫他們跟隨他的腳蹤行。他們所遭遇到的事,並不是新奇的。基督亦會像他們那樣受過苦,所以他們大可以能與他崇高的死相聯結為榮。他說,「要歡喜;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」(彼前四13)。他在這句話裡揭露了他自己的秘訣。在他的眼前,總呈現著殉道者的死,正如主從前對他所說過的。因此他將他自己堅定勇敢的來源告訴別人,叫他們知道曾為他受苦的基督,會在他赤足蹈火時近前來加添他的力量、支持他。
二、救主代贖的本質
他的死並非普通的死,連日頭也掩面不忍看,岩石都裂開表同情。那是救贖主的死。他的死有如獻上無玷污無瑕疵的羔羊。神的兒子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世人的罪。他死是義的代替不義的,為要引世人到神面前。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是「寶」血。把這血灑在人的良心上,就會帶來平安,使人脫去從前虛妄的行為。這位使徒終於明白,他親眼所看到的,那幾乎被陰霾所遮住的十字架,就是神在創世以前即已命定的旨意之成就。神的本性中總是有替人犧牲的成分,所以全能者才敢創造會犯罪的人類。不過因此也引起了一個要求,即他的兒女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。因此,若忽略了這愛,就是只求救人不惜代價之大愛,這人的罪,也就照著比例加重了。福音所帶的大愛和價值是無法估計的,如果審判是要從神的家起首的話,那麼那些不信從這樣的福音的人,將要遭到何等的結局呢?
三、將來必得的榮耀
彼得提醒那些接受的人,叫他們知道他們已經藉耶穌基督從死要復活而得著重生,並有活潑的盼望。神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不能朽壞、不能玷污、永遠常存的基業等候他們享受。還有要到未世才給他們顯現的救恩,那救恩會使他們忘掉他們在百般試煉中的愁苦。等到耶穌基督榮照顯現的時候,就要給他們帶來大恩典。他們曾與基督一同受苦,但他的榮耀必定要顯現,那時他們就要有大喜樂,並得到不會衰殘的榮耀冠冕。他們是蒙召來得榮耀的,而神也不會違背他所默示的盼望。相反地,他會使他們得以豐富得勝地進入他們的主和救主的國度裡。暴風雨的黑夜過後,天就快要發亮了。晨星要升起而把白晝引進來。那日天地雖然要銷化,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,但他們卻可安心地盼望新天新地,「有義居在其中」(彼後三13)。這就是彼得所預知的。如果保羅可以稱為「信」的使徒,約翰可以稱為「愛」的使徒,那麼彼得就一定合適被稱為「望」的使徒了。
四、聖潔生活的必要
彼得所帶領歸主的信徒,都是被揀選、並藉著聖靈得以成聖,以致順服的人。他們不可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種放縱私慾的樣子。那召他們的既是聖潔,他們也當聖潔。他們是蒙召來作被揀選的族類、君尊的祭司、聖潔的國度、屬基督自己的子民;因此他們必須宣揚那召他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他們當用他們的好行為,使外邦人不得不歸榮耀給神。他們往日放縱情慾、荒宴、並拜偶像、行可憎惡的事,但時候已經滿了,現在就必須像挪亞那樣,看自己已經跨過了死的洪水,而進入復活和生命的世界。
因為篇幅的關係,我們不能一一闡述彼得書信中一切勸人過聖潔生活的話,也不能列舉使徒論基督徒品格所堅持的條件;但我們要注意他所一再強調的謙卑的美德。「你們要以謙卑束腰;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」(彼前五5)。這些勸告與他早年生活所時常洩露出來的驕傲、自誇、專橫的態度多麼不同!他不再作主,轄制神所託付他的,乃是「作群羊的榜樣」(彼前五3)。
關於這點,我們也當特別研究一下彼得前書第二章,和彼得後書第一章的那些精警的經文。前章告訴我們,基督徒來到主面前,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官、作聖潔的祭司、藉著耶穌基督獻上靈祭;而後一章則列舉過聖潔生活所有的各種恩典,始於信,而終於愛。這樣,信徒就能實際與神的性情有分,並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。這樣,我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,也就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。這使我們想到一隻漁船,經過了暴風雨和危險之後,桅上飄著旗幟駛人港口受到群眾的歡迎,那是怎樣的場面!
五、他對於死的看法
他想到、說到死,就好像人離開在世寄居的帳棚,而進入那不是人手所造、永久存留在天的居所。他說死是「出離」。死對於他,不是一種狀態,乃是一種轉變。他認為死是渡過間隔港口與大洋的沙灘。
他謙卑地希望他和讀他書信的人,都能豐富地進入基督永遠的國度和榮耀。但他還進一步相信他要得著為他存留在天上的基業,並與那將要顯現的榮耀有分。總而言之,他希望一渡過那邊之後,就立即看見他在變像山上所見那親愛的容面。耶穌一直是他心裡的晨星,也是照亮他未來的燈。在那城內,不用日月光照,因有羔羊為城的燈。
邁爾聖經人物傳-彼得:25 生命的餘輝
➤ 目錄|上一篇|全文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