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 沉痛的失望《摩西》邁爾

➤ 目錄
    
邁爾聖經人物傳

沉痛的失望

「明天你們要轉回,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。」(民十四25)

  從基博羅哈他瓦到哈洗錄,再從哈洗錄到巴蘭曠野的加低斯,是一段艱苦的行程,特別是後段,摩西後來形容為:「那大而可怕的曠野。」(申一19)最後他們終於抵達加低斯巴尼亞,也就是應許之地的南界。在幾座小山丘之外,就是那綠油油的肥沃之地。一年多來,在沙漠曠野飄流,跋涉了四百哩路的這枇旅人,遙見目的地在望,心中的欣喜難以描述。特別是摩西,一定感到莫大的安慰和感激。

一、他的盼望

  遙見迦南美地,摩西鼓舞眾人說:「你們已經到了耶和華我們神所賜給我們的亞摩利人之山地。看哪,耶和華你的神已將那地擺在你面前,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,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。」(申一20~21)從他對百姓講話的口氣來看,顯然摩西認定進迦南固然要經一番苦鬥,卻是快捷而短暫的,不需多久的時間就能進入應許之地。殊不知他們因犯了一些錯誤而功虧一簣,又耽擱了四十年。最後連他自己也沒能進到朝思暮想的流奶與蜜之地。

  當時登高疾呼的摩西,心裡一定有如釋重負的感覺,慶幸終於可以卸下肩頭的重擔。不久,神的榮耀將受到列邦的推崇,他自己也可以享受幾年悠閒平靜的晚景歲月。休息,休息!這可能是盤旋其腦際一個最甜美的念頭。從此不必每天清早起來拾取嗎哪,因為迦南地盛產麥類,衣食無虞缺乏。他們也不必在沙漠飽嚐乾渴之苦,因迦南地處處是葡萄樹、無花果、石榴,遍地是芳泉流水。從此也不必再搭拆帳棚,設立守望的哨兵,忍受遷徙流離之苦;百姓很快就能在應許之地安家立業,享受富裕安定的生活。

二、失望臨到。原因出在百姓犯了一些錯誤

  第一個錯誤是派探子去窺探迦南地。在民數記裡雖是這麼記載:「耶和華曉諭摩西說,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」(民十三1~2),但是出這主意的卻不是神。從四十年後摩西所說的話,我們知道這是百姓發起的動議:「你們都就近我來說:我們要先打發人去,為我們窺探那地,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,必進何城,都回報我們。」(申一22)

  以色列百姓自作主張,犯了不信任神的嚴重錯誤。神不是早已應許要把那地賜給他們嗎?難道他們信不過神的選擇嗎?神的眼目豈不從歲首到年終看顧著那地嗎?他們何須再派人去窺探呢?只要上去取神所賜的就行了。

  第二個錯誤是:他們相信大多數探子所報的惡信。就某些方面而言,這些探子的看法幾乎完全一致:「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,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。這就是那地的果子。」他們接著又說:「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,城邑也堅固寬大,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納族的人……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,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。」(民十三28、31)只有兩個探子,迦勒和約書亞安撫百姓:「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。耶和華若喜悅我們,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,把地賜給我們。」(民十四8)

  不同在於:十個探子透過困難去看神,因此神也顯得格外遙遠渺小。另兩個探子則透過神去看困難,因此那些阻力就不具威脅。然而百姓只取信那十個探子的消極報導,不仰望神,只是膽怯憂慮,想像仇敵的強悍、該地城邑的險要。他們太重看攔阻,以至於對神喪失了信心。這正是他們失去迦南的根本原因。「耶和華對摩西說,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?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,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?」(民十四11)「他們不能進入安息,是因為不信的緣故。」(來三19)

  第三個錯誤是:百姓發怨言,提議另立一位領袖。「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,那夜百姓都哭號。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,全會眾對他們說,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……眾人彼此說,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。」(十四1~4)

  這可能是摩西畢生最沉痛的一刻。以前他們也曾作過類似的提議,不過是在摩西不在的時候。這回卻當著他的面。這些他所摯愛的同胞,這些他曾迫切代求以挽回神怒氣的百姓,如今卻忘恩負義,提議另立領袖,推翻他的權威。摩西傷痛地俯伏在全會眾面前,一句話都說不出來。在這黑暗的一刻,他的憧憬盼望襲上了一層陰影。不久他要聽見更駭人的一聲宣告:「明天。你們要轉回,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。」(十四25)

三、摩西拒絕逃避失望

  神在震怒之餘,決定以瘟疫擊殺百姓,使他們不得承受應許之地。惟獨讓摩西進去。如果這樣,他就可以成為第二個亞伯拉罕,定居在那裡,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。這對摩西而言,是一大試驗。撒但試探我們是要顯明我們裡面的邪惡,但是神的試驗則是要突出我們裡面的良善。摩西的私心也許悄然遊說他說:「接受神的提議吧,你已受夠了這些愚昧的百姓。他們是罪有應得,而你理當得享美福。」然而他那更高尚的意念卻驅使他顧念神的榮耀,憐憫百姓的苦難。他回答神的這段話,顯示他具有何等高貴的胸襟:「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,如殺一人,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,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,所以在贖野把他們殺了。」(15~16節)接著他引用神以前對他說的話,稱頌耶和華「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,赦免罪孽和過犯。」並求他以大慈愛赦免以色列百姓的罪過。換言之,摩西放棄了單獨進入迦南,獨享安息美福的權利。為了神的名及所愛同胞的福祉,他願意與百姓患難與共。讓我們將這功課謹記於心,也許有些美好的事物我們垂手可得。但是,為了神的榮耀,為了別人的好處,我們還要懇求主,幫助我們不要去得這好處。我們也許必須選擇崎嶇的道路,也許必須在曠野過孤單的四十年生活,而且死在昆斯迦山,但我們仍當毅然決然接受。

四、百姓的反應與他的忍耐成對比

  聖經沒有透露太多摩西的反應。他始終沉默不語。因為是出於神,他就甘心不顧自身的好處。反觀百姓的態度,則與摩西的成了強烈的對比。當百姓聽說不能進入應許之地,而要折回曠野,飄流四十年,直到他們的屍骨在曠野消滅,就驚懼恐惶。清早起來對摩西說:「我們在這裡,我們有罪了,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。」(40節)憑著一股衝動,他們倉促成軍,奮不顧身地想要扭轉神的決定。「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。」(44節)百姓的意氣用事,想憑己力扭轉神的決定。這與摩西的默然接受管教,形成何等強烈的對比。

  多少時候,我們也有類似的經驗。眼見機會之門已半開,獎賞垂手可得,卻因著我們的不配,神把它收回,並指示我們再受更多的磨練。我們卻無法忍受這樣的結局,衝動地想憑自己的本事闖關,結果只有一敗塗地。摩西以忍耐和信心順服神的安排,卻是我們更大的借鏡。

五、在失望中的安慰

  雖然所盼望的落空,功敗垂成,摩西在失望中仍得安慰。他知道自己已遵行了神的旨意;也知道神的管教對眾人有益;憑著無私愛人的動機,他作了無愧於良心的決定,與百姓息難與共;從此更學習日日仰望神施恩……這一切都是使摩西在失望中仍保有安息的原因。

  他也覺悟到:不管看起來多麼吸引人,真正的安息並不在於屬地的迦南產業,而在內心向著神的平靜安穩,那是更令人滿足,也更恆久的安息。所以神有時必須粉碎我們屬世的憧憬及所珍視眷戀的盼望,好讓我們的心靈在絕望中更懇切尋索那更永恆、不朽壞的基業。

邁爾聖經人物傳-摩西:24 沉痛的失望

➤ 目錄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