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 戴德生小傳《人物傳記》
➤ 人物傳記
為基督,為中國 ── 戴德生 4
(James Hudson Taylor) 勞苦 他的禱告也配上他專一的勞苦。他的兒子曾提到父親說,「他禱告的時候,好像每一件事都得靠禱告;他做工的時候,好像每一件事都得靠做工。」戴德生寫過一首詩: 誰說有安息?
天上才有安息,
地上沒有安息。
去,去,去做我父的工!
祂,那差我來者,
定下了我在地的時間,
分派了我當做的工。
祂必賜夠用的恩典 ──
為著做工、為著受苦,
不是為了安息。
天上才有安息! 有一位加拿大人 ── 德拉波特博士(Dr. De la Porte),他觀察了戴德生之後寫到,「我見到他在天黑回家時的腿酸與疲倦,他的臉滿佈著烈日曝曬過後的水泡。他會在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倒在床上,幾個小時以後又起身,面對另一個滿了艱辛的一天。我很清楚,他在中國人中間得著最高的尊敬,他做了極大的善工。」(Steer)。 關於教會 戴德生的負擔是福音化中國,以及許許多多靈魂的得救,他從來沒有意思要組織一個「中國內地會宗派」,他的同工們所興起的會眾,也沒有被組織成一個「全國性的機構」(national body)。所以戴德生避免製造出一個「內地會宗派」,或是一個「中國教會」來。但是,戴德生也沒有興起一個真正的地方教會。 在歷史上,每一個最先差派出去的工人,都有自由設立屬宗派的教會,像是衛理會、長老會等等。通常,從同一種宗派出來的傳教士會在同一個地區做工,所以宗派的區別也常是地區的分界(Kane,第201頁)。這也意味著,西方宗派被移植到了中國。李常受弟兄有這樣的觀察,「我極為感謝戴德生的一生。我從他的一生中得著了許多幫助。但我們也必須領會,甚至在他身上也仍然存在著分裂的素質。」(Lee,主恢復的實行,第22頁)。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在「教會」這件事上的作法,延遲了中國信徒在地方上領導能力的成長,使得「外國教會」(foreign churches)成為民族主義者及共產主義者攻擊的目標。 福音化中國! 戴德生的目標是福音化全中國。他最痛心疾首的,就是到處都有因著缺乏認識而正在滅亡的靈魂;每一個小時有超過一千人死去,進入死亡與黑暗!所以他提出一個構想:「若是有一千位傳福音者,每人每天接觸兩百五十個人,三年就可以福音化中國!」這個構想很好,卻不一定實際。每天要接觸兩百五十個不同的人,是一個極大的挑戰。 也許是這一個構想,使得戴德生把他的資源分散的太「單薄」了。同工們總是在「巡迴」的做工。「中國內地會」的英文簡寫 CIM,到後來被比喻成「Constantly In Motion」(老是在動)。來德里(Latourette)下了這樣評語,「中國內地會的主要目的不是……建造一個中國教會,而是以最快的方式,將基督福音的知識傳揚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。」(Tucker,第185頁)。 宣教本土化? 中國內地會把它的理事會設在中國,十分靠近它運作的禾場;然而帶領和決定權都在有經驗的外國傳教士手中,而非交託給中國信徒。在這件事上,內地會與其它的差會並沒有不同。一直到二十世紀中,基本上,內地會的架構是由外國人在上層支配著(Bays,第308頁)。 戴德生的著作 除了翻譯寧波話的新約聖經,戴德生的著作都是以英文為主,以說英語的人為寫作對象。他的宣教著作有著雙重目標:第一、提供中國最新的消息給讀者,包括國家、人民、及福音的進展;第二、也是比較重要的,就是喚醒那些自滿自足、馬馬虎虎的基督徒,好履行他們的責任。這也是他出版「中國的百萬人民」月刊的目的。從1875年創刊起,都是由戴德生主編、監督、出版,一直到1895年。他的第二任妻子珍妮‧法丁也在這件事上幫助他。之後,他的妹夫布魯姆赫在倫敦提供支助。 戴德生的著作「中國的屬靈需要和需求」(China's Spiritual Needs and Claims)初版於1865年。其它的書包括有「三十年後」(After Thirty Years),他的自傳「回顧」(A Retrospect),以及歌中之歌的註釋「聯結與交通」(Union and Communion)。特別在這一本書裡,讀者不難看到他與主之間頂深的同行,以及他與基督的一致。 跑完了賽程 戴德生的第二任妻子珍妮,於1904年在瑞士死於癌症,享年六十歲。隔年(1905年),戴德生第十一次,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到中國,於六月三日安息於湖南長沙 ── 中國最後一個向福音開放的省份,享年七十三歲。他被安葬在第一任妻子馬利亞和四個孩子的墓旁。墓碑上刻著,「一個在基督裡的人」。 【後記】為什麼有這樣殉道的事? 如果初信的人問:為什麼有這樣殉道的事?你就要告訴他們,因為世人對主有莫名其妙的恨惡(約十五25)。就如馬太福音十章二十二節所說,信徒要為主的名,被眾人恨惡。這是撒但激動人做的,牠總是跟在這些人的後面。寫頭二世紀殉道者事蹟的海婁爾說,每年除了正月初一外,每天被殺的信徒,總在五千人以上。那時傳福音乃是藉血,因此有一句話說,「血乃是福音的種子」。因撒但恨惡基督的名字,牠的跟從者所行的都是罪,又不喜歡被光照,就常殺害信基督的人。信徒被殺,一面是為要忠心,不願馬虎對待他的主;一面乃是要照聖經所教導的,承認主的名。馬太福音十章三十二節說,「凡在人面前認我的,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,也必認他。」(倪柝聲) 參考書目
(James Hudson Taylor) 勞苦 他的禱告也配上他專一的勞苦。他的兒子曾提到父親說,「他禱告的時候,好像每一件事都得靠禱告;他做工的時候,好像每一件事都得靠做工。」戴德生寫過一首詩: 誰說有安息?
天上才有安息,
地上沒有安息。
去,去,去做我父的工!
祂,那差我來者,
定下了我在地的時間,
分派了我當做的工。
祂必賜夠用的恩典 ──
為著做工、為著受苦,
不是為了安息。
天上才有安息! 有一位加拿大人 ── 德拉波特博士(Dr. De la Porte),他觀察了戴德生之後寫到,「我見到他在天黑回家時的腿酸與疲倦,他的臉滿佈著烈日曝曬過後的水泡。他會在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倒在床上,幾個小時以後又起身,面對另一個滿了艱辛的一天。我很清楚,他在中國人中間得著最高的尊敬,他做了極大的善工。」(Steer)。 關於教會 戴德生的負擔是福音化中國,以及許許多多靈魂的得救,他從來沒有意思要組織一個「中國內地會宗派」,他的同工們所興起的會眾,也沒有被組織成一個「全國性的機構」(national body)。所以戴德生避免製造出一個「內地會宗派」,或是一個「中國教會」來。但是,戴德生也沒有興起一個真正的地方教會。 在歷史上,每一個最先差派出去的工人,都有自由設立屬宗派的教會,像是衛理會、長老會等等。通常,從同一種宗派出來的傳教士會在同一個地區做工,所以宗派的區別也常是地區的分界(Kane,第201頁)。這也意味著,西方宗派被移植到了中國。李常受弟兄有這樣的觀察,「我極為感謝戴德生的一生。我從他的一生中得著了許多幫助。但我們也必須領會,甚至在他身上也仍然存在著分裂的素質。」(Lee,主恢復的實行,第22頁)。戴德生與中國內地會在「教會」這件事上的作法,延遲了中國信徒在地方上領導能力的成長,使得「外國教會」(foreign churches)成為民族主義者及共產主義者攻擊的目標。 福音化中國! 戴德生的目標是福音化全中國。他最痛心疾首的,就是到處都有因著缺乏認識而正在滅亡的靈魂;每一個小時有超過一千人死去,進入死亡與黑暗!所以他提出一個構想:「若是有一千位傳福音者,每人每天接觸兩百五十個人,三年就可以福音化中國!」這個構想很好,卻不一定實際。每天要接觸兩百五十個不同的人,是一個極大的挑戰。 也許是這一個構想,使得戴德生把他的資源分散的太「單薄」了。同工們總是在「巡迴」的做工。「中國內地會」的英文簡寫 CIM,到後來被比喻成「Constantly In Motion」(老是在動)。來德里(Latourette)下了這樣評語,「中國內地會的主要目的不是……建造一個中國教會,而是以最快的方式,將基督福音的知識傳揚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。」(Tucker,第185頁)。 宣教本土化? 中國內地會把它的理事會設在中國,十分靠近它運作的禾場;然而帶領和決定權都在有經驗的外國傳教士手中,而非交託給中國信徒。在這件事上,內地會與其它的差會並沒有不同。一直到二十世紀中,基本上,內地會的架構是由外國人在上層支配著(Bays,第308頁)。 戴德生的著作 除了翻譯寧波話的新約聖經,戴德生的著作都是以英文為主,以說英語的人為寫作對象。他的宣教著作有著雙重目標:第一、提供中國最新的消息給讀者,包括國家、人民、及福音的進展;第二、也是比較重要的,就是喚醒那些自滿自足、馬馬虎虎的基督徒,好履行他們的責任。這也是他出版「中國的百萬人民」月刊的目的。從1875年創刊起,都是由戴德生主編、監督、出版,一直到1895年。他的第二任妻子珍妮‧法丁也在這件事上幫助他。之後,他的妹夫布魯姆赫在倫敦提供支助。 戴德生的著作「中國的屬靈需要和需求」(China's Spiritual Needs and Claims)初版於1865年。其它的書包括有「三十年後」(After Thirty Years),他的自傳「回顧」(A Retrospect),以及歌中之歌的註釋「聯結與交通」(Union and Communion)。特別在這一本書裡,讀者不難看到他與主之間頂深的同行,以及他與基督的一致。 跑完了賽程 戴德生的第二任妻子珍妮,於1904年在瑞士死於癌症,享年六十歲。隔年(1905年),戴德生第十一次,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到中國,於六月三日安息於湖南長沙 ── 中國最後一個向福音開放的省份,享年七十三歲。他被安葬在第一任妻子馬利亞和四個孩子的墓旁。墓碑上刻著,「一個在基督裡的人」。 【後記】為什麼有這樣殉道的事? 如果初信的人問:為什麼有這樣殉道的事?你就要告訴他們,因為世人對主有莫名其妙的恨惡(約十五25)。就如馬太福音十章二十二節所說,信徒要為主的名,被眾人恨惡。這是撒但激動人做的,牠總是跟在這些人的後面。寫頭二世紀殉道者事蹟的海婁爾說,每年除了正月初一外,每天被殺的信徒,總在五千人以上。那時傳福音乃是藉血,因此有一句話說,「血乃是福音的種子」。因撒但恨惡基督的名字,牠的跟從者所行的都是罪,又不喜歡被光照,就常殺害信基督的人。信徒被殺,一面是為要忠心,不願馬虎對待他的主;一面乃是要照聖經所教導的,承認主的名。馬太福音十章三十二節說,「凡在人面前認我的,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,也必認他。」(倪柝聲) 參考書目
- Austin, Alvyn, Saving China: Canadian Missionaries in the Middle Kingdom, 1888-1959. Toronto,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,(1986)
- Austin, Alvyn "Only Connect: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and Transatlantic Evangelicalism," University of Cambridge, North Atlantic Missiology Project, Position Paper #58,(1998)
- Bays, Daniel H.(editor),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,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Stanford, CA. 1996.
- Diamond, Norma, "Christianity and the Hua Miao: Writing and Power" in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, Daniel H. Bays(editor),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Stanford, CA. 1996.
- Kane, Herbert J. "J. Hudson Taylor 1832-1905 Founder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" in Mission Legacies, Gerald H. Anderson et. al. Eds. Maryknoll, New York, Orbis Books, 1994
- Nee, Watchman "What Are We?" in The Present Testimony(4), Collected Works of Watchman Nee, vol. #11,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.,1992, pp. 843-60.
- Nee, Watchman, "The Rapture and the Tribulation(1)" in Notes on Scriptural Messages(3), Collected Works of Watchman Nee, vol. #19, Living Stream Ministry, Anaheim, CA.,1992, pp.501-16.
- Pfister, Lauren F., "Re-thinking Mission in China: James Hudson Taylor and Timothy Richard" University of Cambridge, North Atlantic Missiology Project, Position Paper #68, forthcoming in Andrew Porter, ed., Christian Miss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High Imperialism, from Eerdmanns Press.
- Pollock, John C. Hudson Taylor and Maria -- Pioneers in China. Hodder & Stoughton, London, 1962
- Pollock, John C. "China’s Millions" in More Than Conquerors, John Woodbridge(editor), Chicago, IL., Moody Press, 1992 pp. 50-55.
- Robert, Dana L. Occupy until I Come: A. T. Pierson and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, Grand Rapids, MI. William Eerdmans, 2003
- Steer, Roger J. Hudson Taylor -- A Man in Christ. Carlisle, Cumbria, UK., Paternoster Lifestyle, 2001
- Taylor, Dr. and Mrs. Howard. Hudson Taylor in Early Years: The Growth of a Soul. Singapore: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, 1911.
- Taylor, Dr. and Mrs. Howard. Hudson Taylor and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: The Growth of a Work of God. Singapore: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, 1911.
- Further Reading: H Taylor & M G Taylor, Hudson Taylor in Early Years(1912), and Hudson Taylor and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: The Growth of a Work of God(1919); M Broomhall, Hudson Taylor: The Man Who Believed in God(1929); A J Broomhall, Hudson Taylor and China's Open Century(7 volumes, 1981-1989).
- Photographs -- look in: Search for "Hudson Taylor" "China Inland Mission" etc
- Internet Mission Photography Archi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