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 慕勒小傳《人物傳記》

➤ 人物傳記
    
人物傳記

活在神的信實中
── 慕勒小傳(George Muller) 3

不斷來到主面前

  之後,「1845年10月30日,我收到一位紳士寄來的信,他住在這四所孤兒院所在的街上。這封信寫得很有禮貌且友善,他委婉的告訴我,住在孤兒院鄰近的居民反應,在威爾森街的孤兒院造成他們諸多不便。他要我為這件事作出決定。」(Narratives, vol.1, p.439)因此慕勒開始為蓋造孤兒院而禱告。

  神藉著一個個的神蹟為慕勒的禱告開路。他們沒有以任何廣告來鼓勵人們樂捐。有一個基督徒建築師自願負責這整個蓋建的計畫和監工。愛許麗堂(Ashley Down)有一位地主,在知道他外出時慕勒曾兩次來電後,整晚無法入睡,直到他願意以非常便宜的價錢將地賣給慕勒。慕勒堅持無論等多久,直到所有蓋建的款項都籌足了,孤兒院才能開始建造。因此,開始建造的時刻完全在主手中。

  慕勒不求任何人,只求主預備所有需要的財務,他不斷的禱告,神也信實的答應他的禱告。他收到大大小小的奉獻款,1849年6月,這所位於愛許麗堂、可容納三百名孤兒外加老師和照顧著的新孤兒院正式啟用。往後的二十一年之間,藉著慕勒的信心和禱告,他們又同樣的蓋了四所孤兒院。這五所孤兒院總共收容了2050名孤兒,加上112名照顧孩子們的大人。

  「年復一年,神喜悅幫助我們在孤兒院的工作,並且也在聖經學院各面的需要上扶持我們。有時候,雖然我們的需要是大的,但神的幫助甚至是更顯明的。現在我們不但要照顧這些孤兒們,也要維修這些房子,因此每年至少需要26500英鎊的費用。這一切我們只能仰望我們的天父,只有祂能在各面幫助我們。神不僅答應我們的禱告,為我們預備財務,祂也為我們預備照顧孩子的人。每年在嬰兒疾病流行期間,我們完全的倚靠神。在我寫日記的這一刻,就有許多的孩子病於麻疹。腥紅熱和哮喘也是孩子們容易感染的疾病,但是神會幫助我們,答應我們的禱告。……我們每年也需要許多合適收養男孩和女孩的家庭,因為我們只送孩子們到基督徒家庭,因此我們更需要向神有許多的禱告,操練我們的信心。為了訓練這些孩子們,我們要不斷的來到主面前,求主給我們智慧,因為「誰能在這一切事上以為足夠呢?」」(Narratives, vol.2, p.509)

  慕勒寫道:「我們都有各種不同的需要,每一個神的孩子都有許多需要,必須向神述說。我們這位滿有恩典的神在這裡向每一位祂的孩子說:「你要大大的張口,我就給你大大的充滿 ── 現在,在我手裡,向我祈求,只仰望我,將許多的要求帶到我面前。我是神,不是人,我的心喜悅豐盛的賜福於你……。」假如我們能自由的在這位主宰者面前有所祈求,我們會因著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要求而感到羞愧。這地上無論多有能的人,都無法和耶和華相比。假如我們要讓神的心喜悅,我們就應該向祂的手大大的祈求,在祂面前要求上好。詩篇中的比喻給我們看見,「你要大大的張口」,而神的應許乃是「我就給你大大的充滿」。讓我們按這勸勉而行,神必定會成就這應許。我們可以看看,無論大事小事,若我們照神的話而行,祂是否曾失信於祂自己的應許。」(Winks, p.225)

普里茅斯爭議事件

  慕勒也有憂傷的時候。1835年,他幼小的兒子去世;1841年,祂的父親去世;1866年,他最親愛的同工奎克去世;1870年,他第一任妻子去世;1890年,他的女兒去世;1894年,他第二任妻子也去世了。經過這些環境的時候,慕勒只有倚靠神和神的話。他總是相信神知道什麼對他才是最好的。

  慕勒一生中所遭遇最大的試練,就是發生在1845年左右,震驚整個弟兄會的爭議。難能可貴的是,慕勒從未在他的日記中提到這個事件,這件事對他來說似乎從未發生過一樣。然而,這些事的確對布里斯托帶來極大的衝擊。

  這項爭議事件牽涉了許多人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樸里茅斯(Plymouth)弟兄會的達祕(J.N. Darby)和牛頓(B.W. Newton)。達祕控告牛頓傳講關於基督人位的教訓是異端。誰對誰錯並不是主要的關鍵,產生分歧的因素在於對這一爭端的處置方法。雙方彼此控告,後來召開了會議進行調查,完全失去了弟兄相愛。牛頓的悔改也沒有改善整個形勢,達祕至終開除了牛頓,多半是因為牛頓的能力、影響力和個性,甚於他的教導。達祕甚至宣佈,凡與牛頓有交通的人,必已受到他異端的玷污,所以也必須一同被開除。

  在整個普里茅斯的劇變中,只有一個教會 ── 貝瑟達教會,仍然安靜地往前走,似乎沒有被捲入任何一方的爭論中。慕勒和奎克完全投身於孤兒院和他們所照顧的興盛教會工作中…… 。(Coad, p.154)但這不受影響的情形並沒有延續很久。1848年4月,一位前普里茅斯弟兄會的成員申請進入布里斯托教會。經過合適的察驗之後,他們接納了這位弟兄。這立刻引起了與達祕站在同一邊的人的抗議,不久整個布里斯托教會的交通也被懷疑與異端有關。至終,調查工作展開了。

  調查的結果並沒有改善控告者對貝瑟達教會的看法。然而達祕自己卻猶預不決,一八四九年七月,他與慕勒在第一所新孤兒院見面。他們握手,達祕說:「既然你已經審斷了牛頓的論述,我們就沒有彼此分離的必要。」慕勒回答:「此刻我只有十分鐘的時間,因為我還有要事要辦。我不能理解你對此事的處理方式,但現在我實在沒有時間和你辯論。」於是達祕起身離開,此後他們從未再見面。

  在達祕飽經滄桑的一生中,這件事顯然是最傷害他名譽的一件事。他失去了慕勒,只為了行使他所宣佈(對貝瑟達教會)無效的判決。(Neatby, chap.8)

晚年與辭世

  在慕勒晚年的時候(1875~1892),他將布里斯托的工作移交給女婿,同時也是他的同工詹姆士懷特(James Wright),他到世界各地作了十六次的傳教之旅。每一趟旅行都和他所遺留的偉大工作一樣,他總是藉著信心,只倚靠天上的銀行。

  慕勒總是和他的妻子一同旅行。在這全球的福音之旅中,他們總共在十七年之間踏了二十萬里路,訪問了四十二個國家,向三百多萬人傳福音。

  1894年1月13日,慕勒的第二任妻子在與他共度二十三年的婚姻生活之後去世。當時慕勒已經八十九歲,他在第三所新孤兒院中度過餘生。他最後一次講道是在1898年3月6日,克利夫頓(Clifton)的艾瑪路(Alma Road)教堂,內容是關於以賽亞的異象,他死於1898年3月10日。數萬人在街上排隊,要參加慕勒的葬禮,孤兒們都非常的憂傷。慕勒的墓地就在兩位妻子旁邊,他死後遺留了約值不到一千元的地產,他捐贈給聖經學院約五十萬元,這是他七十年盡職期間所收到的個人奉獻。

  慕勒影響了無數人的一生 ── 也許最顯著的是戴德生(J. Hudson Taylor),他後來到中國傳教,也是中國內地會(China Inland Mission)的創始人。

  慕勒所收留的孤兒中,有三千多名得救。他與一名孤兒最感人的團圓,是在1878年10月19日,這個與慕勒見面的孤兒已是一個七十一歲的寡婦。她是慕勒五十七年前第一個收容的孤兒,隨後有許多孤兒陸續的與老慕勒團圓。

  慕勒讀聖經超過兩百次,有一半的時間他是跪著讀的。慕勒根據神的話而找出的神的應許,他可以清楚的指出將近五萬個向神禱告得答應的事例。倪柝聲弟兄說,「慕勒揭開了憑信禱告的真理,他從禱告和向著神話語的信心中,學得了極寶貴的功課。他教導人們要在禱告中宣告神的應許。慕勒也藉著在財務上的操練,見證了他憑信心的生活。」喬治慕勒基金會至今仍以慕勒所建立的信心的原則來運作,只是現今已不再經營孤兒院。

參考書目

  1. Coad, F. Roy. A History of the Brethren Movement. Vancouver, B.C., Canada:Regent College Publishing, 2001.
  2. Harding, William H. George Muller. Westwood, NJ:Barbour and Company, Inc., 1985.
  3. Miller, Basil. George Muller. Minneapolis:Bethany House Publishers, 1961.
  4. Muller, George. Narratives & Addresses. Muskegon:Dust & Ashes Publications, 2003.
  5. ______. The Life of Trust. New York:Thomas Y. Crowell & Co., 1873.
  6. ______. The Autobiography of George Muller. New Kinsington, Pa.:Whitaker House, 1984.
  7. Neatby, William Blair. A History of the Brethren Movement; http://www.exclusivebrethren.net; 1901.
  8. Nee, Watchman. The Colected Works of Watchman Nee, Vol. 47, p. 68, and Vol. 11, p.852. Anaheim:Living Stream Ministry, 1993.
  9. Pierson, Arthur T. George Muller of Bristol. Old Tappan, NJ:Fleming H. Revell Co.
  10. Winks, W. E. Thoughts on Prayer. Paternoster Row, England: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, No date.

慕勒語錄

  • 如今我的生活是完全不同了。我經常的讀經禱告,愛弟兄,純誠的參加主日聚會,並與基督站在一起,儘管那時候,我的同學們不斷的嘲笑我。

  • 我們正確的心態應該是,對於這本最寶貴的書中之書,讀了再讀,滿了殷勤的讀,滿了禱告的讀,並且滿了默想的讀,我應該終其一生,天天這樣來讀聖經。

  • 藉著放下解經的書,甚至所有其他的書,我簡單的讀神的話。我開始試著驗證我所學過、所看過的神聖話語,我發現,只有經過證實的神聖原則才真正有價值。

  • 只有神的話是我們斷定屬靈事物的標準,而神的話只能以聖靈來解釋。

  • 我們必須讓聖靈有充分的空間,藉著祂所喜悅的每一個弟兄來做工,所以一個肢體可以用主所賜給他的恩賜來造就另一個肢體。

  • 我們依靠主耶穌的膀臂,自從我們這樣實行以來,已經五十一年了,我們卻從來沒有後悔我們所實行的。

  • 沒有人能夠宣稱信靠神,卻同時為將來的需要積蓄錢財,要不然,主在答應那人的禱告之前,必要先帶他到自己所積蓄的財庫裡看一看。

  • 我們確信,若我們為著主的服事花盡錢財,當我們需要錢時,主會給我們更多,我們所信的乃是祂自己的恩賜。

  • 我的主是無限的,祂能一再的供應,祂深知我目前的處境,這樣的生活方式將使我遠離憂慮的可能,往後我將不再因緊持不放的需要而憂心。

  • 這樣的生活方式常常幫助我經歷恩典的工作,叫我的心再次被復甦。當我又冷淡退後時,藉此我就再被帶回到主面前,如此我們就不會也不能活在罪中。

  • 正因為藉著與神的聯結交通,總是有從天而來的供應,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。在這樣的生活中,我的禱告常得到神活的應允,因此我的魂就被鼓舞,使我滿了喜樂。」

  • 每一個神的孩子都有許多需要,必須向神述說。假如我們能自由的在這位主宰者面前有所祈求,我們會因著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要求而感到羞愧。

  • 這地上無論多有能的人,都無法和耶和華相比。我們可以看看,無論大事小事,若我們照神的話而行,祂是否曾失信於他自己的應許。

  • 聖經中有寶貴的真理,我們所需要的,是使這些真理更多的成為我們的實際。也就是說,重要的不僅是我們能夠清楚的講說真理,更是我們心裡認識真理的能力。

慕勒小傳 3

➤ 人物傳記第1篇第2篇